今天五点再登场,全红婵“水花消失术”炼成记

 2024-08-01 07:30:29    admin  

半岛全媒体记者 潘立超

北京时间7月31日17时,大家期待已久的全红婵将正式亮相,和搭档陈芋汐参加女子双人10米跳台比赛,她们是女子10米跳台的两位顶尖高手,配合也非常默契。如果说全红婵和陈芋汐在女子10米跳台个人项目的争夺犹如“神仙打架”,金牌花落谁家还很难说,那么她们搭档参加双人项目就更像一场表演赛,冠军归属基本没有悬念,给观众带来美的享受。

背玩偶书包 在巴黎成了“明星”

此前,巴黎奥运会的官方网站列出了最值得期待的10名年轻选手,其中17岁的全红婵在列,而且她是榜单中唯一的中国运动员。这已经足够说明,全红婵不是靠着过去的竞赛成绩来保持“热度”,而是水平向来稳定,在接下来的奥运赛事中,人们都对她有很高的期待。

到了巴黎之后,全红婵在公开场合的一举一动也受到了各方关注,在法国巴黎的街头,马来西亚选手镜头下,小小的她背着一个挂着各种玩偶的书包,书包上摆满了各种可爱的动物玩偶,就像把整个动物园都塞进了书包里。走着走着,那些小玩偶就像活了一样,摇摇摆摆的。这时,马来西亚那运动员正举着手机对着全红婵的脸猛拍。全红婵突然对着镜头翻了个大白眼,随口来了句,“你这是怎么了?”那嫌弃的表情和语气,跟咱们平时和朋友之间互相玩笑的样子简直太像了!这个17岁的孩子跟别的姑娘一样喜欢软软的毛绒玩具,但她没有时间打扮自己,享受生活,因为她把大把时间都花在了训练和跳水上了。

说起来,全红婵之所以喜欢玩偶,听上去还令人觉得有些心酸。她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寒,如今不过是弥补儿时缺憾罢了。就在前两天,在接受采访时,全红婵的哥哥坦承非常感谢妹妹,她的成功给家里带来了很大变化。在全红婵的最新采访当中。这姑娘一如既往“搞笑”,小小年纪却自嘲“我也年轻过,但再怎么练也回不到年轻时候的感觉了”。逗趣归逗趣,但从她的话中,大家也能感觉到全红婵面临的巨大压力。

“天才少女”惊艳世界

生于广东湛江的全红婵,在家排行第三,她还有一个哥哥、一个姐姐以及一个弟弟、一个妹妹。七岁那年全红婵在学校操场被启蒙教练陈华明发掘,从此迈入跳水运动的大门。按照陈华明的说法,除了“手长脚长,爆发力强”,全红婵训练时“胆子也很大”。在同一批队员里,全红婵是第一个登上3米、5米、7米、10米跳台的。

在这以后的无数个日夜,她不断重复这一枯燥的过程——登上高台,跳下去。每日陆上跳200到300次,水上跳120次。11岁全红婵就获得广东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3项冠军;12岁斩获了广东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5项冠军;13岁蝉联广东省青少年跳水锦标赛5项冠军和1项亚军。

2021年在东京奥运会上,全红婵从十米高台一跃而下让全世界记住了她的名字,网友创造出“水花消失术”一词,成了她专属的标签。当有记者问到“怎么做到把水花压得这么好”时,“练的。”全红婵说。

日前接受央视《人在奥运年》节目专访时,全红婵回忆了自己在东京奥运会女子单人10米跳台的夺金经历。

“(东京)那一场,可能自己没有太多去想其他,可能比较专注。其实那一天我也很紧张,那一跳(第五跳)我自己也很害怕。我跳直了,我也很满意了,那几个星期,也算是我跳的最好的一个了吧,这个动作做好,我心里会感觉特别轻松。刘教练把我举起来,弄得我胳肢窝疼,我不是跳完第五跳嘛,他们都在上面喊红姐,我听得很清楚。”

成长“阵痛”如何突破“207c”

在东京奥运会后的两年里,全红婵在赛场上的表现起起伏伏,多次在国际赛事中输给陈芋汐。2021年后,全红婵长高了7厘米,体重也有增加。由于在“207C”这一动作上的频繁失误,207C对她而言已近乎于“魔咒”。

教练陈若琳说道:“每天全红婵都在为207受折磨,不只是她,我也在受折磨。不知道为什么,每次比完赛,她的207都得从头再来,从3分,4分跳到10分,再从3分,4分跳到10分。”在教练何威仪看来,207C其实不能算难点动作,全红婵之前一直跳得很好,问题只是她长高了,位置感等就需要调整适应,“对女子跳水运动员而言,身体发育的难关肯定是需要面对的。”全红婵自己也说过,“发育期是一大难关,我的动作完成度没有以前那么好了,完成动作更吃力。”成长,成了她那里一道必须迈过去的“坎儿”。

2024年2月,全红婵第三次登上世锦赛的舞台,这一次,她不仅征服了207C,也首次将世锦赛单人冠军揽入怀中,得偿所愿。

最强的对手 最好的朋友

比全红婵大两岁的陈芋汐,是她最强的对手,也是最好的朋友。

东京奥运会之后,全红婵和陈芋汐组成了新的女子双人十米台组合。搭档三年来,两人在国内外的大小赛事中,从未让金牌旁落。她们是双人项目的最好搭档,也是中国跳水队单项的“双保险”。

赛场上,两人你追我赶,每一次比赛都是“神仙打架”。

赛场下,她们牵手同行,似乎总有聊不完的话题。

接受采访时,全红婵喜欢和陈芋汐一起。“陈芋汐很会讲,我不会讲,谁更能说一些就多说一些”,全红婵说。这样她就可以躲在陈芋汐身后,看着她沉稳、耐心地应对记者提问,然后再笑呵呵地表示赞同。

不过,曾经那个不善言辞、被记者称作“最难采的选手”的全红婵,在聚光灯下似乎也有了些变化。

时常欢乐,偶尔深邃,这大概就是全红婵17岁时的样子,她在变化中悄然成长,无论如何,她已经第二次走到了奥运的门口。展望巴黎,全红婵说:“自己的目标要追求,永远都向前,朝着那个冠军,离得越来越近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原文链接:https://pandas-sports.com/post/1233.html

本文版权:如无特别标注,本站文章均为原创。

相关文章